在深圳這座充滿活力的科技之城,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從未停歇。近日,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聯手華為電力數字化軍團及多家專業機構,共同發布了《超大城市數字電網深圳實踐白皮書》,首次詳細闡述了超大城市數字電網的概念與內涵,并構建了這一領域的首個評價體系。創新性地提出了“全域設備數字化、生產運營智慧化、安全防控立體化、生態共創協同化、城市賦能敏捷化”五大實施路徑,倡導電力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,推動超大城市數字電網生態建設。這不僅是一份報告,更是深圳邁向智能化、綠色化發展的又一步。
深圳供電局運用遠程監控系統,實時查看線路運行狀況。(黃海鵬 攝)
白皮書全面解讀了深圳的成功經驗。依托“能源+數據”和“電力+算力”,深圳已經全面建成了一張具備“廣泛連接、全息感知、數智驅動、開放共享”顯著特征的超大城市數字電網。通過云計算、5G、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,深圳在電網“輸變配調用”全鏈條實現了持續融合,為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電力保障,支持全球數字能源先鋒城市和數字孿生先鋒城市建設。
深圳電網率先在國內實現全電壓等級的調度操作“一控到底”,現場操作時間減少了98.2%;完成了5300公里輸電線路和130公里輸電管廊的三維建模,實現了輸電線路巡視和隱患排查的全流程數字化;建設了基于IPv6的高速智能專網,實現全域變電站設備狀態的實時感知;建設高標準自愈型智能配電網,使約80%的用戶在故障發生時能夠快速恢復供電。
2023年,深圳每度電支撐的GDP產出達到了30.66元,同比提升了1.66%。數字電網的應用,顯著提升了城市的“智”量。深圳供電局創新與數字化部副總經理邱海楓表示,“我們充分激活電力數據的價值,打造‘政數融合’典型示范,讓‘會思考的電網’助力城市從治理向‘智’理跨越,讓深圳更綠色、更宜居。”
深圳供電局建成政企共享服務平臺,通過電力數據與政務數據融合,實現“電水氣視網”聯合辦理。(黃志偉 攝)
在電網側 ,深圳供電局深度運用數字化城市空間模型(CIM),實現了數字電網與城市建筑、綠地以及其他公共設施規劃建設的協同。
在用戶側 ,深圳發布了全國首個城市建筑領域碳排放監測與管理系統,精準計算出全市4萬棟建筑物的碳排放量及用能強度等關鍵指標,并推出了全國首個居民低碳用電“碳普惠”應用,引導市民綠色生活。截至目前,已有超過80萬戶家庭開通了碳賬戶,累計減碳量約2.6萬噸。
此外,深圳供電局在全國首創了工業園區用電綜合服務模式,通過園區智慧用能服務平臺,為工業園區提供碳排放管控、供電裕度監控等全方位智慧用電解決方案,目前已覆蓋6萬多家工業企業。
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超級工程——深中通道,110千伏昇騰變電站憑借數字技術,為其保駕護航。供電人員對該變電站的規劃、建設和施工進行全過程智能化管控,實時掌握整個供電系統的運行狀況。這一成功案例只是深圳供電局持續升級數字服務的一個縮影。近年,深圳供電局打造了政企用電用能共享服務數字平臺,實現了全市重大項目的在線管理和超前代辦服務,支撐產業發展的速度和營商環境的優化。
深圳供電局基于開源鴻蒙自主研制通信機房數智運維系統,提高了機房智能管理水平。圖為供電人員使用鴻蒙手機“碰一碰”機房設備,就能掌握該設備實時數據。(黃海鵬攝)
深圳供電局還積極推動自身數字能源產業的發展,連接產業鏈上下游,助力深圳培育數字能源產業沃土,實現多方共贏。例如,深圳供電局聯合深圳數據交易所推出了電力數據產品“電力看征信”,在全國率先打造電力數據合規交易新模式,緩解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;配合深圳市政府在全國率先建成了“電力充儲放一張網”,實現了分布式資源的精準動態調控,提供能源應急保障和一站式市民服務,促進了能源生產和消費的革命。
面向未來,深圳供電局將進一步聯合華為等相關單位,依托白皮書實踐經驗的推廣和行業性宣貫,倡導數字電網生態合作理念,發揮華為在ICT產品、解決方案和標準等方面的優勢,聚焦AI+輸變電、AI+配用電等新場景、新模式,加強標準引領、強化技術攻關、發揮人才優勢和完善政策保障,共同推動超大城市數字電網的有序健康發展。
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多樣化,深圳的數字電網建設將不斷邁向新的高度。通過云計算、5G、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賦能,深圳將繼續引領全球數字能源的創新發展,構建更加智慧、綠色、高效的城市發展新格局。
“數智世界 一觸即達” 選擇華為,讓您的企業輕松數智化。